• 周日. 9月 15th, 2024

骆越文化网

luoyue.org

贵港日报:古桂林郡研究的最新成果

吴 芳

8月 28, 2024

——谢寿球等著《文献中的古桂林郡》介评

蓝  武

图为晨辉中的大南门。(郑文虹摄)

由谢寿球、徐亚娟、蓝武、蓝磊斌、谢中国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教授作序的《文献中的古桂林郡》一书稍早前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计27万余字,汇聚集体智慧,几经推敲打磨,历时七年而成书。这是“一部迄今最为完备的古桂林郡文献训诂类书籍”,也是目前学界关于古桂林郡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结构完整,内涵丰富,不仅“补充了许多史家忽略的历史信息”,而且“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论著中关于古桂林郡和古郁林郡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新观点”,为读者朋友“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广西历史记述的文本”。通览全书,其突出的编纂特色与学术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穷搜博引,资料翔实。全书将文献调研与田野调查、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实地踏勘,广搜博引,所据资料涵盖经类文献、史类文献、子类文献、集类文献、丛书类文献、古方志、壮族古籍等七类文献类型,囊括古今有关古桂林郡的大量历史记录,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可谓资料翔实,持之有故。诸种文献彼此反观,异同互证,错综比验,信者传信,疑者存疑,使得该书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极强的说服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二、内容宏富,嘉惠后学。全书除“绪论”与“后记”外,析为“地名‘桂’‘林’‘郁’‘布’释义”“古桂林郡在先秦时代是经济富足地区”“古桂林郡的设立”“古桂林郡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物产”“古桂林郡的首府布山”“古桂林郡的历史文化遗址”“古桂林郡的主要族群”“古桂林郡的民俗与宗教”“古桂林郡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和“桂林郡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十章,涵盖古桂林郡的自然与社会,结构完整,内容宏富,对古桂林郡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做了系统梳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桂林郡和古郁林郡的历史真面貌”,而且保存和传承了诸多古今历史文献,颇便后学研读与利用。

三、方法科学,视野开阔。全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编撰的原则和方法即为“存史”“辨真”“抓要”“解疑”“求新”,既有针对性地对古文献中失真的记载进行认真考证,辨其真伪,还其历史原貌,又有针对性地运用诸种文献和史料尽可能地解答有关学术争议,同时注意开阔视野,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语言学和民俗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处理有关文献,修正传统的错误观点和内容,在注意运用学界新发现的史料和新观点为研究古桂林郡提供新的史料和观点的同时,也力求自身在整理有关古桂林郡文献时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既基于前人又不囿于前人,诚为后学之师也。

四、体例创新,亮点迭出。该书首创“标题+原文+出处+译文+解读”的编撰体例与行文模式,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书对所引条目内容进行概括以作标题,对所引原文力求完整呈现,所引文献皆为国家正版出版物且标注规范,同时将引文译为现代汉语,对引文中的重要词语进行简要注释,对一些有歧义的史实进行必要考证,对引文的内涵与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编撰者认为正确的观点与结论,凡此种种,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使诸多艰涩难读的文献史料变得更加通俗易懂,颇便读者参考、阅读与利用,尤其是其中的“标题”、“译文”与“解读”,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颇费功力,充分彰显出作者极强的概括能力、鲜明的学术观点、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扎实的研究功底,值得后学者研习与著书者借鉴。

五、观点独到,自成一家言。该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尤其是充分论定了学术史上有关古桂林郡的诸多争议。关于古桂林郡,学界争议颇多者当属其驻地到底在哪里。对于这一千古之谜,该书力主古桂林郡驻地为现贵港城区的观点。全书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论定了贵港自古就是古桂林郡驻地和广西最早、最繁华的港口,为贵港是广西最早的中心城市进行定位,进一步廓清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学术迷雾。作为全书主体部分的“解读”,“实际上是编撰者对史料的研究和思考,是编撰者自己的一家之言”,诚如编撰者所申明的,“关于其正确与否,读者尽可以见仁见智,很多观点不过是抛砖引玉,为读者思考提供更多的拓展空间”,此虽属编撰者的自谦之词,但从中亦可考见,自成一家之言,提倡学术争鸣,乃本书之一大特色。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具历史感与学术价值的地方史著作,既是截至目前关于古桂林郡研究的最详实的著述,也是迄今所见关于古桂林郡研究的最崭新的力作。综观全书,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新颖的体例,鞭辟入里的剖析,诚为学界创新之作,非业精专深者难能成此佳著!古代贵港地区因其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区位优势,被誉为“古丝路上的骆越水都”,历史地位甚为显要。因此,毋庸置疑,该书的正式出版发行,诚为当今古桂林郡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不仅将有力地推进学界对古桂林郡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对于推进新时代背景下今贵港地区的民族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蓝武,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